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

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通常包括髋臼发育不良、髋关节半脱位和完全脱位。新生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发病率约为1/1000。左髋发病多于右髋,双髋发病亦多于右腿。女性多见,男女比约为1:5。而且,第一胎儿童发病率高。白种儿比黑种儿的发病率高,美国西南部印第安黑人中发病率高。而中国人的发病率相对较低。

  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造成髋臼、股骨、软组织及血管和神经等的解剖异常。髋臼小而浅平,前侧尤著。如果髋关节为半脱位,髋臼常呈椭圆形,其顶部受到腐蚀;如为完全脱位,则同时有假臼形成。股骨头小而变形,质地较软。股骨颈变细缩短。近段股骨亦发育细小,其前曲增大,髓腔狭窄,前后径大于内外径。大转子小而偏后,以致于前倾角明显增大。由于股骨头脱出上移,致使关节囊冗长多余或呈葫芦状,而且增厚,其下部可能与盆骨粘连。而坐骨神经、股神经及血管相对变短。髋部肌肉亦变短小。

    为了判定髋臼发育不良的程度,Crowe(1979)最早采用多种方法对髋关节的脱位程度进行分类。Campbell’s手术学根据股骨头的脱位程度,将Crowe的分级改良为III级:I级:髋臼轻度发育不良,髋关节半脱位,髋臼上缘骨缺损;II级:髋臼中度发育不良,髋关节完全脱位并形成假臼,假臼位于真臼之上,两臼之间有浅的骨脊连接;III级:髋臼重度发育不良,髋关节完全脱位并形成假臼,股骨头与真臼之间无连接。改良的III级分类法,更有利于术前计划的制定和术后效果的评定,因此,目前大多数人喜欢采用III级分类法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