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如是说 何主任却说只为初心

医学博士何志勇:跳出“舒适圈”的关节外科领路人新华社 华人号今天 16:19 阅读量:1.7万+人民日报关注

(新华网 总编辑 张益波 报道) 从一名骨科医生到宁波关节外科的创始人,多次海外进修带回先进技术;人到中年跳出“舒适圈”创立骨科品牌,再将成熟的经验技术带到浙江大学明州医院,他就是浙江大学明州医院关节外科主任何志勇。岁月走过了25年,他手中的手术刀,始终在一线。他让无数患者从此有了正常行走的人生,重塑信念,看到了生活的阳光。

何志勇

浙江大学明州医院关节外科主任、主任医师、医学博士、教授

中华医学会关节外科学组全国委员

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

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类风湿学组委员

浙江省骨科学会关节学组委员

患者成了他的“义务宣传员”

“阿姨,要置换的髋关节材料不一定都是进口的好,现在国产的不仅更符合咱东方人的身体特征,价格您也更能接受。”周三上午,何志勇像往常一样与前来就诊的患者沟通着。每次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前,他还会特意了解对方的经济状况。

面对患者,何志勇总是耐心对待。“2006年,我到比利时进修,老师的敬业和对患者的尊重让我印象深刻,那种和谐的医患关系让我心生向往。这么多年来,我也这样要求自己。” 

那是何志勇第一次海外求学,让他清楚地见识到当时国内外骨科医技的巨大差距。但他毫不气馁,克服语言上的困难,学成归来,带回不少“干货”。

当时,他还是宁波某医院的一名骨科医生,所在科室没有细分。在他的努力下,将国外“专科化”落地,在该院设立关节外科,他因此成为宁波市关节外科的领路人。

这期间,他继续前往海外进修,带回最先进的技术,让患者获得了更高的生活质量。于是,患者成了他的“义务宣传员”,吸引了更多的“忠实粉丝”。

这几年,越来越多的医生大拿离开体制,跳出“舒适圈”,创新创业。这下,敢于挑战的何志勇也坐不住了。今年2月,在浙江大学明州医院的盛情邀请下,他正式入职:“我今年50岁了,正是医生的黄金年龄,我想在新的平台一定会有新的火花,实现技术和事业上的突破和梦想,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。”

何志勇教授(右)在做手术

两次手术 恢复却天差地别

在何志勇的门诊中,大多是老年人。“你看这位老先生,当天刚刚做完手术,已经能自己走了。”采访时,何志勇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一段小视频。   

这位老先生71岁,八年前确诊为股骨头坏死,做了手术。但漫长的恢复期十分难熬,至少有三个月在家静养,而且不能抬腿弯腰。不过,恢复得不错。 

可最近,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身体另一侧。于是,他向何志勇求助。经检查后,被确诊为左侧股骨头坏死,需要手术治疗。

何志勇教授(中)的团队合影

“现在的手术不仅微创,而且很快就能下地走路,完全不会影响生活。”得知老先生的顾虑,何志勇信心满满地向老人保证。于是,老先生进行了微创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。

让老人欣喜的是,术后康复的“加速度”出乎意料。“这次手术当天我就下床借着助行器走上一段,上厕所靠自己就能完成。”对比以前的手术体验,他满意得不得了。

这是浙江省首次行SuperPTAH®微创伤后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,术中使用了斑羚™系统的延恒™髋臼杯,跃盘™股骨柄以及粉陶瓷股骨头,配合使用了SuperPATH®专用器械,缩短了手术时间,避免切断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肌腱,患者出血少,创伤小,同时斑羚™系统又为患者提供了稳固固定、优良的负荷传导特性等益处,加快了患者的术后康复。患者当日即可自行站立,并能借助于助行器行走锻炼,对比于此前的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,此次手术恢复更快,术后效果非常满意。 

何志勇教授(中)

“这是最新的快速康复理念,打破了过去手术后少动、多休息的传统要求,要求病人早动、早锻炼。事实证明,这个做法是正确的。”何志勇说,“当医生只有真正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,为他们提供最省钱又最有疗效的治疗方案,在我看来才对得起身上的白大褂。”

发表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